Home » 五月, 2021 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entries posted in: 五月, 2021

2020 年澳門中學生日常生活習慣調查研究報告

在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生活習慣已成為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全球70%的人過早去世。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雖然與遺傳基因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但最重要的是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睡眠習慣等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生活習慣的養成期,也是決定個體未來健康的重要時期。許多成年期疾病的形成正是青少年時期生活習慣隱患的暴露或疾病的繼續。因此,中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對提高個體生命質量、減少成年期疾病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爲了解本澳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特征,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與澳門青年研究協會在近期開展了是次“澳門中學生日常生活習慣調查”,以其通過調查研究,瞭解澳門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概況,並以此為基礎,向本澳政府及相關部門、社團、家長提供數據、意見和建議,致力為澳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素質提升做出貢獻。 下載:2020 年澳門中學生日常生活習慣調查研究報告

澳門中學生自我認同對其生涯決策的影響調查研究報告

現代心理學意義上的“認同”(identity)一詞最早由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指個人與他人、群體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是個體與一個人有情感聯繫的最初表現形式。1958年,著名心理學家埃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在弗洛伊德的“認同”(identity)概念的基礎上系統提出了同一性發展理論(Theory of identity development),他認為自我認同,或者說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並保持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同感是一個複雜的內部狀態,它包括了我們的個體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過去與未來的連續性;認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時期不斷探索和承諾的結果,通過探索和承諾,個體可以在以後重要的認同領域(如性別、宗教、職業等)中獲得承諾和決策能力。如果個體不能建立並保持自我認同感,則出現自我認同危機,即不能確定自己是誰,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或生活方向。 對於青少年而言,如果擁有較強的自我認同感,也就意味著他/她對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與社會的關係,有了一種相對穩定且連續的認知。例如,他/她會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底線與價值觀,選擇什麼作為自己奮鬥的事業,如何平衡社會期待與自身意願等等。可以說,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因此,本澳中學生的自我認同對其自信心和生涯決策的影響是一個極具社會價值和研究價值的課題,對本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生規劃和未來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下載:澳門中學生自我認同對其生涯決策的影響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