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少年網絡行為調查
澳青少年網民已達96%
由澳門社會文化司、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青年研究協會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對本澳青少年網絡行爲進行了調查。
調查於2008年7月至9月間進行,問卷發放過程中採用分層抽樣與便利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共收集有效問卷1087份,其中,學生組問卷767份,非學生組問卷320份。被訪問者年齡主要分佈於13至22嵗,約佔七成受訪者中近四成網齡在5到8年,另外超過三成網齡在2到5年之間。此次調查發現:
上網比例:調查顯示,約96%被訪者經常有上網的經歷,未上網者約4%。
上網時間:超過三成受訪者日均上網用時在3小時以上,超過五成受訪者日均時間在1到3小時。
上網地點: 89.41%被訪者主要在家中上網,而主要在網吧上網者僅佔1.75%,這説明澳門家庭網絡的普及率較高。
上網目的:研究者調查發現學生組使用網絡最主要是為了聊天(25.43%)、查資料(15.73%)及玩綫上遊戲(12.84%),而非學生組利用網絡主要是為收發郵件(31.86%)、瀏覽時事新聞(15.14%)以及聊天(14.83%)。
登陸網站:主要集中在各大搜索引擎如Google、門戶網站如Yahoo、電子郵箱如Hotmail等,另外還有一些論壇如本澳的Qoos及在綫遊戲網站等。
登陸論壇:近八成受訪者有訪問網上論壇的經歷,其中只看帖不回帖者約佔三成,偶爾回帖者約佔三成,為版主或經常回帖者約一成,另外約兩成受訪者沒有訪問論壇的經歷。
登陸色情網:約四成被訪者不同程度地有登錄色情網站的經歷。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組中,39.5%有登錄色情網站的經歷,34.5%偶爾登陸,3.4%經常登陸,1.6%總是登陸。經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登陸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另外約8.6%的被訪者有上傳色情圖片及視頻到網絡上的經歷。
網絡信任:近九成被訪者對網絡資訊表示不同程度的懷疑。另外,超過四成受訪者會不同程度向網友傾訴內心的秘密或者痛苦,而過半受訪者則從來不向網友透露心事。
網絡影響:805人(74.1%)認爲網絡對學習/工作有正面影響,603人(55.4%)認爲對社會生活有正面影響;423人(39.0%)認爲網絡對個人財務造成負面影響,337人(31.0%)認爲對個人學習/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另外,148人(13.6%)認爲網絡對生活沒有正面影響,而380人(34.8%)認爲網絡對生活沒有負面影響。
網絡道德:傳統道德觀念在網絡中的界限變得模糊,對BBS上詆毀或人身攻擊上級/同事或老師/同學的言論,只有不到四成的受訪者明確表示這是不道德的行爲;對網絡中出現粗俗語言的現象,約兩成受訪者認爲這是正常現象;對於從網上抄襲他人文章的行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這種行爲是不道德的,超過一成半的受訪者認爲這是正常行爲,另外1.2%的受訪者選擇回答"很有趣"。
網絡監管:關於對網絡上傳遞的資訊,51.5%被訪者表示應該適度約束,支持網絡完全開放、不設置任何約束者為22.5%。
網絡成癮:問卷測試表明,約一成被訪者有輕微網絡成癮傾向,2.4%的受訪者有嚴重網絡成癮傾向。網絡成癮者比例略高於內地,略低於香港。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研究人員建議:
1. 完善澳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本澳網絡基礎建設差,網速慢,對此網民們早有議論。因此,建設自身網絡平臺,推出特色網站、特色欄目,使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網站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或者感興趣的內容。優質的網絡服務,更能體現澳門國際城市的品位,澳門地域較小,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升級的不可控因素也較其他大城市為小,這就為推動WIFI等網絡傳輸技術的應用提供了便利。
2.各文化團體、網站、及學校、政府部門及相關部門應重視網絡文化建設,提供更多優秀的網絡產品。網絡文化是一種虛擬的文化,網絡溝通是一種沒有門檻、沒有限制的文化交流和溝通。當前,網絡文化已經深刻影響著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同時,網絡上沒有多少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網絡產品,是更大的問題。可以根據青少年發展的特點,積極推動網絡文化建設。
3. 對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學生進行網絡使用指導,教會他們如何更有效地獲取有用的資訊、遠離有害資訊,最大限度發揮網絡對青少年的正面促進作用。同時加強青少年網絡公德教育,也可發動網民自行制定網絡行爲規則等。
4.家長要在中小學生的網絡引導方面承擔相應的責任及發揮應有的作用。澳門大部分中小學生主要上網地點是家中,家長比較容易瞭解他們上網的具體情況,而且家長更瞭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態,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尊重網絡行為規則、維護網絡社會的秩序。從而提高對有用資訊的利用率,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
5. 規範網絡秩序。加強對網吧等網絡文化經營者、網絡遊戲進出口等的管理,規範網絡服務市場,建設繁榮、和諧、健康、文明的網絡新秩序。
報告全文下載:網絡行為 調查-研究報告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