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高中生消費習慣調查研究報告(2014)
隨著澳門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本澳市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新型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亦衝擊著新生代的消費習慣。高中生是社會中一類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行爲既受到父母等監護人的制約,但其自身已具備有相當的消費自主權和支配權;他們有一定的獨立消費意識,而消費意識又較易受外界影響;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未來澳門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因此,真實了解高中生的消費狀況,把握高中生群體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財商”,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消費觀念,也是需要本澳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爲此,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與澳門青年研究協會在近期開展了是次“澳門高中生消費習慣調查”,以其通過調查研究,瞭解澳門高中生的消費現狀和消費心理,並以此為基礎,向本澳政府、教育部門、相關社團及學校、家長提供資料,提出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調查發現: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研究人員總結出以下幾項主要的研究發現:
1、絕大多數本澳高中生每月的零用錢主要由父母提供。
近八成受訪者每月零用錢主要由父母提供。一成半受訪者主要靠自己打工賺得零用錢。其中,高二年級學生零用錢主要由自己打工賺得的比例最高。由於高中生仍處在以學業為主的未成年階段,絕大部分高中生的每月零用錢主要由父母提供的調查結果遵循常理;同時,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本澳高中生已經開始通過打工來賺取日常生活開支,研究人員推斷,高中生積累社會工作經驗的需求或家庭經濟因素應是他們打工賺取零用錢的主因。
2、娛樂和社交是本澳高中生日常消費支出的最主要用途。
將娛樂(包括跳舞,看電影,打遊戲,旅行,運動等)或社交(包括送朋友禮物,和朋友的聚餐、卡拉OK及其他消費)選作平時最主要的消費用途的受訪者比例均在六成以上。在娛樂和社交兩項消費中,每月消費為1-200元澳門幣的本澳高中生均佔四成以上,每月消費為201-500元澳門幣的本澳高中生均約佔四分之一。
而“穿著/打扮/護膚”緊隨“娛樂”和“社交”之後,有近半數本澳高中生將之視為主要消費用途之一。每月“穿著/打扮/護膚”的平均消費額度,選擇“基本沒有”、1-200元澳門幣、201-500元澳門幣的受訪者約各佔三分之一。
通訊和網絡費用排在第四位。每月通訊和網絡費用,選擇“基本沒有”、1-200元澳門幣、201-500元澳門幣的受訪者分別約佔三成、四成、二成。
同時,上述每個類別均有每月消費3,000甚至更多的受訪者出現。
3、約四成本澳高中生每月自主消費額度(零用錢)在500元澳門幣以內;高三年級每月自主消費總額度額度最低,高二年級每月自主消費總額度最高。
調查發現,約四成本澳高中生每月自主消費額度在500元澳門幣以內,每月自主消費額度為501-1,000元澳門幣和1,001-3,000的本澳高中生各佔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九成本澳高中生每月的自主消費總額度在3,000元澳門幣以內,也有少數高中生每月消費總額度超過叁仟甚至萬元澳門幣。
同時,學業最為緊張的高三年級學生每月使用零用錢的總額度最低,高二學生由於自己打工賺錢的比例高,消費能力和自主性較高,所以每月使用零用錢額度也高於其他年級。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本澳高中生的零用錢大部分主要用於生活休閒,而過高的消費額度的存在暗示其中必有奢侈消費、攀比消費和非理性消費的因素在內。
4、大多數本澳高中生消費時非常重視性價比,“價格”、“實用性/耐用性”、“品質”是三個最主要考慮條件。
本澳高中生在進行消費時主要考慮的條件,約四分之三受訪者選擇“價格”;其次,六成半受訪者重視“實用性/耐用性”;再次,六成受訪者重視品質。除前三者之外,三成半受訪者也將“款式/潮流”視為重要條件,也有一成多受訪者會看重“名牌”。
5、本澳高中生的理財意識需要加強。
本次調查發現,本澳高中生每月的生活費/零用錢,僅有六成受訪者表示有盈餘或者剛剛夠用。在消費方式上,四成多受訪者是無計劃消費,高於“按計劃消費”的受訪者比例(三成多受訪者按計劃消費),還有近三成受訪者選擇“能省則省”。
近九成本澳高中生平時消費主要用儲蓄或現金付款;四分之三的本澳高中生沒有信用卡/附屬卡,近兩成本澳高中生有信用卡/附屬卡但基本沒用過。這與絕大多數高中生的未成年人身份和零用錢主要來自父母的原因密切相關。
過半本澳高中生表示不贊成“先花未來錢”,表示贊成的不到一成。
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本澳高中生懂得量入而出、節約消費的道理,但是從實際表現上,他們仍缺乏計劃消費、合理理財的現代消費觀念。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1、本澳教育部門、各學校應注重本澳中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培養,提倡合理消費。
本澳教育部門、各學校應把中學生良好的消費理念和行為的培養融入到日常品德教育和校園文化之中。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塑造節約型的校園文化理念;提倡適度消費、合理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可以設計開展有關中學生科學消費的主題活動,幫助中學生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對學生的消費理財進行積極引導。
其次,還要引導中學生的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協調發展。鼓勵高中生在滿足自身合理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注重增進自身精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消費,如購買有益的書籍、進行健康的娛樂和文體活動等。
2、本澳教育部門、各學校應循序漸進,加強對本澳中小學生的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的理財意識。
在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小學和家庭教育中,理財教育是重要的一環。中小學校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不同年齡的特點,由淺入深的制定理財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在理財教育中,要幫助中學生增強理財意識,鼓勵“合理”、“適度”消費,既要量入為出,又要學習和掌握各種理財工具,根據自身需求和對未來財政的展望制定相應的理財和消費計劃,并不時總結反思,為日後的理財積累經驗。在此過程中,令本澳中學生具備更為全面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日益多元的發展趨勢。
3、家庭也要重視孩子健康消費觀的樹立和理財觀念的培養。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合理健康消費的榜樣,但也不能只是自己省吃儉用而過度溺愛孩子。家長既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使消費與家庭經濟情況相適應,又要幫助孩子科學規劃自身消費;可以通過幫助孩子制定理財計劃,建立理財基金,甚至參與家庭理財的方式增強孩子的理財意識,提高孩子的理財能力。
4、家長和老師要對高中生的打工賺錢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監管。
部分高中生出於增長閱歷或者增加經濟收入等因素的考慮,已經開始通過自己打工賺取零用錢。中學生適當參與社會工作、自食其力固然值得鼓勵,但是在青少年階段,學業仍然是第一位的,不能因為打工賺錢、甚至為了攀比和奢侈消費而影響和耽誤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對中學生的打工賺錢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監管。